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,患者常用吸入药物和口服药物来进行治疗。然而在治疗哮喘的诸多药物中,有些也会成为助推龋齿发生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1.含酸性成分的药物 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液/气雾剂、盐酸氨溴索等,它们是哮喘患者因气喘、咳嗽、咳痰时常用的治疗药物,但由于这类药物含有硫酸和盐酸等酸性成分,在使用中酸性物质会残留在牙齿表面,时间长了会使口腔牙釉质脱矿,增加龋齿发生的风险。
2.含碳水化合物成分的药物 碳水化合物是龋齿发生的物质基础,患者发生喘咳时,常会选用止咳糖浆、氨溴素之类的口服液来进行治疗,而这些药物含糖成分高,服用后糖分容易粘在牙齿上,为滋生细菌提供能量,促成细菌在牙齿上粘附积聚,形成菌斑,进而助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。
3.引起唾液异常的药物 口腔唾液是牙齿疾病预防的保护剂,但在治疗哮喘的一些药物中,如万托林(特布他林)、抗胆碱能药物(爱全乐)、阿斯美(复方甲氧那明)等,服用后它可引起口腔唾液异常,出现口干等症状,造成口腔唾液PH值降低,分泌量减少,使牙齿失去唾液的滋润和保护,导致龋齿的发生。
因此,哮喘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,应多咨询医生,注意口腔卫生,勤漱口刷牙,遵循医嘱,以确保用药安全。
(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副教授 谢克松 □ 吴以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