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,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。产后1~2周发病最常见。主要原因有剖宫产手术处理不当,致子宫切口裂开出血、子宫收缩乏力、子宫因双胎或羊水过多而膨胀、前置胎盘或胎盘滞留或粘连、子宫复旧不良或内膜修复不全、软产道损伤或子宫肌瘤、凝血功能障碍等。
因出血量多,主要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及感染,如不能及时得到正确有效的处理可致产妇死亡。既往治疗多首选刮宫,近年来主张对于出血量少或中等,除外产道损伤或肿瘤,B超显示无明显组织残留,可先用宫缩剂(缩宫素及前列腺素)及抗生素保守治疗,若子宫腔内有组织残留,可先用抗生素,48~72小时后清宫,术后继续用抗生素及宫缩剂治疗。对剖宫产手术不当引起的晚期产后出血在必要时应行剖腹手术探查,若裂开的切口周围组织血运较好,可行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后对新鲜创面重新缝合;若发现子宫切口糜烂,组织脆,提拉宫底时下段横切口自行裂开,上下段分离,则应果断行全子宫切除术,同时抗炎、输血、纠正休克。
预防晚期产后出血要做好产前保健及产时、产后监护。有产后出血史、多次人工流产史、胎盘滞留、双胎、羊水过多、产程延长者应提高警惕,产时保护会阴以免软产道撕裂。产后严密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量,按压宫底促积血排出。严格剖宫产指征,对于具备剖宫产指征者,术后用抗生素,预防感染。
(山东 主治医师 李慧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