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朋友曾跟我讲她跟丈夫一家人过年时的经历。一天,她听到婆婆嘟囔“儿子都是窝囊废”,正好奇时,婆婆可能意识到了什么,回头一看儿媳就在不远处,后半句咽了下来。倒是旁边的丈夫了解老妈,接了下半句“媳妇没一个好东西”。
在很多家庭里,婆媳关系是超级敏感的,其矛盾远远不同于与其他人的矛盾,它包含了很多明争暗斗。其中,最主要的是争夺两个人:一个是男人,即婆婆的儿子、你的丈夫,表现在互相争夺这个男人的关注度和掌控权;另一个是孩子,即婆婆的孙子或孙女、你的儿子或女儿,表现在争夺抚养孩子的主导权,以及对孩子的影响力。
婆媳之间的磕磕碰碰难以避免,此时不如学一些技巧来避免相互伤害。
例如,某个婆婆对儿媳很挑剔,过节时儿媳希望出去吃饭,就说浪费钱,不会过日子;儿媳说在家做饭吧,又嫌做得难吃。这让儿媳非常难办,后来儿媳总结一条规律,只要是她作出的决定,婆婆一定不会说好。为什么呢?她仔细观察,发现婆婆其实在跟她竞争,总想证明自己做事更高明、更好。媳妇没有说什么,而是悄悄改变自己的决策和沟通方式。又过节了,她就先问婆婆这次出去吃,还是在家吃?如婆婆说出去吃,她就说好;如果说在家吃,她就说自己不会太做饭,希望大家别嫌弃。要是婆婆表示不用儿媳做饭,要亲自来,就说婆婆做饭好吃,以后自己多学习。这样一来,婆婆不仅没什么可挑的,又得到儿媳持续肯定,攻击性就变弱了,后来也愿意给儿媳一些肯定。
这个儿媳的做法既不逃避,也不被动承受,而是顺势巧妙地与婆婆互动,将矛盾化解于无形。
当然,还要注意的是,不要做无谓之争。比如有的妻子总喜欢问丈夫:“如果我和你妈掉进水里,该先救谁?”这只会让丈夫无所适从。但如果知道夫妻感情属于你们的,母子亲情属于他们的,这两者是无法相互替代的,也就不会妒忌婆婆与你丈夫之间的交流,就不太容易起争夺的念头,甚至可以支持他们母子之间多一些交流,这就能在客观上帮助婆婆缓解焦虑。而婆婆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,意识到自己儿子并没有被抢走,只不过多了一个身份——你的丈夫,两者可以并存,也就不会和你争了。同样,你也没必要问孩子“妈妈好,还是奶奶好”,或者一定要证明你的育儿方式要优于婆婆。
(北京 心理咨询师 舒心)